病毒肆虐,为消除群众恐慌,科学、规范地开展新冠肺炎疫情相关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唐登华主任医师从心理角度建议应急相关部门注意以下几点:
1、信息的发布
信息是恐慌的源头,也是心理稳定的重要因素, 危险的、不确定的、不一致的信息容易引发恐慌,积极的、专业的、确定的、权威的信息帮助稳定。如真实的疫情由国家统一部门定时定期发布,详细的各项防护技巧、专业知识普及由国家政府认可的权威专家发布,对不确定的信息发布要坦诚,并尽可能给出“确定的不确定”,如“感染者有死亡的危险”是不确定的信息,而死亡者的情况(老年偏多、多有基础病)是确定的信息;“可能人传人”是不确定信息,“不排除人传人”或者“确定能人传人”等是确定的信息。严打传播不确定的危险的破坏社会公信力的信息。
2、加强社会支持系统
国家政府的积极作为是人民群众最重要的心理支持,“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全民动员是我们的文化“支持”优势,鼓励家人朋友在安全的情景下的陪伴、支持、联络,让每一个人都不孤单。
3、消除对疾病的耻感
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不歧视、不调侃感染者及疫区人民,号召有症状者及高危人群积极检查就医是为社会做贡献,甚至对早期积极检查就医被发现者给予贡献奖。将“病”和“病人”分开,病人是与疾病战斗的最重要的资源。
4、在安全情况下尽可能多保留正常生活内容
危机不是生活的全部,如安全的正常工作和学习、电视娱乐节目、网络沟通、各种居家欢乐等。
5、不排斥恐慌情绪
面临危险产生恐慌是人类的本领,使得我们积极防御,而积极的行动才是减少恐慌的有效措施,如确定的信息的获得、有效的防御行动、寻找社会支持、尽可能多的正常生活内容等。尤其不要为了减少恐慌而瞒报疫情,这会更快地导致疾病的传播及信息播报公信力的破坏,承认医学的非全能,也承认政府的非全能,相信大众的承受能力及应对能力。
6、健全并发挥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功能
如各级心理服务体系机构及服务形式,目前尤其是电话、网络心理咨询及心理健康的普及知识最重要。依托专业的机构和专业人员制定工作方案和原则,开展心理咨询和干预服务,在实际的工作中,尤其要注意根据确诊患者、“疑似”患者、医护人员等各人群的特点探讨制定针对不同人群的心理危机干预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