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科普
您现在的位置:心理科普 > 心理科普

精神障碍患者老便秘怎么办?

发表时间: 2023-01-06

便秘是精神科患者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会导致患者腹胀、腹痛,食欲下降,甚为痛苦。有时会伴有烦躁、头晕和乏力等情况,影响患者情绪状态,长期便秘会降低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严重者会导致麻痹性肠梗阻,甚至危及生命。


导致精神科患者便秘的原因有哪些?

1.药物因素

大多数抗精神病药有抗胆碱能作用,会导致胃肠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慢而出现便秘,研究发现服用氯氮平患者发生便秘的几率最高,同时服用两种及以上抗精神病药物会增加便秘发生率,且合并苯海索片便秘更为常见。


2.饮食因素

饮食结构中缺乏膳食纤维、维生素,且日常进水较少会导致便秘;某些患者在精神症状的支配下,出现拒饮、拒食情况,使得胃肠内容物量较少,无法对胃黏膜产生有效刺激,进而增加了便秘发生率。


3.运动减少

某些患者因为病程较长,导致社会功能严重受损,表现孤僻懒散,主动性活动少,经常长时间独处一隅,再加上药物镇静作用,更容易出现便秘。


4.患者自身

自理能力和自控能力差,忽视排便信号,不能养成良好规律的排便习惯,久而久之排便反射消失也会致便秘。


如何缓解便秘的困扰?

1.合理饮食

患者鼓励多饮水,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增加粗粮摄入量,禁忌辛辣和刺激食物,食物中的膳食纤维可保留水分、增加粪便体积、软化粪便、刺激肠蠕动,增加便秘患者的大便频率。


2.适量运动

督促患者每天适量运动,可刺激胃肠运动,促进排便。


3.建立良好排便习惯

结肠活动在早晨醒来及餐后最为活跃,故便秘患者应在晨起或餐后2小时内尝试排便,进而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避免粪便在肠道中滞留时间过长。

 供稿:王程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