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期的应激相关障碍与成人期应激相关障碍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社会关系形式的持续异常和伴有相应的情绪障碍。主要应激源是幼儿早期遭受过遗弃或者虐待,在被抚育的过程中和他的主要照料者(一般为父母亲)之间没有建立起正常的依恋关系,基本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
儿童期应激相关障碍常见的临床症状:
1反应性依恋障碍:
(1)当儿童感觉痛苦时,不会寻求父母的安慰,也不会对父母的安慰做出反应。
(2)在与父母或者幼儿园老师的互动中,表现出无法解释的烦躁、悲伤或者恐惧。
(3)基本上没有笑容。
(4)密切关注其他孩子玩耍,但是不会主动参与。
(5)不会主动寻求帮助或者支持。
(6)在将要被抱起时不会主动伸手。
2去抑制性社会参与障碍:
(1)年幼儿童对陌生成人过分亲近,完全没有戒备。
(2)自来熟,主动去接近陌生人,很容易就被领走,很少犹豫。这种行为不是一时冲动,回家后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3)处于童年中期的儿童,在跟陌生成人打交道时,表现为过分亲密的语言和肢体接触。
(4)到青少年时期,可能表现为频繁的关系冲突,同伴关系会受影响。
(5)朋友关系变化不定,有的可能更多的是“泛泛之交”,关系很容易破裂。
当然,出现了上述的一些症状我们也不能断然认为孩子就出了问题,还需要到专业医疗机构进行检查、诊断。
供稿:刘希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