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是世界预防自杀日,由国际预防自杀协会与世界卫生组织于2003年共同设立。今年的主题是:改变对自杀的叙述,并呼吁采取行动开始对话。该主题旨在提高人们对“减少耻辱感、鼓励公开对话以防止自杀”重要性的认识。每一次对话,无论多么微小,都有助于建立一个支持和理解的社会。
自杀行为主要指个体依据其意愿旨在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临床上依据自杀行为的最终结局,一般将自杀分为自杀死亡、自杀未遂(无论是否救治,自杀行为未导致其死亡)、自杀意念(只有自杀想法或计划,未付诸行动)。据WHO统计,全球每年有超过80万人死于自杀,几乎每40秒就有一人死于自杀。
自杀的发生与罹患精神障碍、居民的认知水平、社会的健康宣教有一定关系。
自杀的先兆有哪些?如何预防自杀?
一、自杀先兆
一般而言,在自杀之前会有一定的迹象可循,主要体现在心理、行为及言语表达各个方面。
1、心理方面 主要就是表现为持续的悲观和消极思维。丧失对生活的兴趣。整日感到孤独和被遗弃。
2、行为方面 主要是社交退缩,减少与家人和朋友的互动;忽视个人形象和卫生,不再注意打扮;或突然的、无法解释的赠送个人财产或与亲友告别的行为;危险或冒险行为的增加,如酗酒、吸毒或不安全的性行为等。
3、言语表达方面 对死亡、自杀等兴趣大增,时常谈论死亡或表达无望感,如“我希望我没出生”、“我想消失”等。时常有自我负性评价,如“感到自己是个负担”,或者“世界没有我会更好”等。
二、怎样预防自杀
自杀预防应按照三级预防的原则进行,具体如下:
1、一级预防 针对某一地区乃至全国的全人群预防,主要通过健康宣教的手段,让全人群加强预防自杀的相关教育,尤其是针对落后、媒体不发达的地区更应加强宣传;此外还应加强危险品及危险场所管理,如高楼天台、地铁月台等。
2、二级预防 主要针对高危人群,如精神障碍患者等。继续加强基层医院建设,加强精神、心理等方面人才培养,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充分的治疗,降低其自杀风险。还可通过热线电话、网络等多种形式提供各种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满足精神障碍群体的就诊需求。
3、三级预防 指对筛查出的高危个体的自杀预防。如发现患者处于自杀高危状态,积极采取防范措施,及时带其到专业精神机构就诊,在此期间,还要加强看护,避免高危人员接触接触到自杀工具,减少自杀风险。
供稿:陈明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