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病
您现在的位置:专家谈病 > 专家谈病

孤独症孩子自伤,揪心到失眠,这7招能按住崩溃老母亲的手~

发表时间: 2025-04-03

“看着孩子大声怪叫着,一次次用头撞墙、咬伤自己,我的心都碎了……”这是很多自闭症家长的心声。

作为精神科护士,我想跟您说“这不是孩子故意不听话,孩子伤害自己,他们就像不会说话的孩子用哭闹表达一样,是特殊的“语言”。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疾病,核心表现为社交沟通障碍、兴趣狭窄及重复刻板行为。其中很多孩子同时伴有自伤行为,孤独症孩子为什么会自伤?

一、孤独症孩子出现自伤行为,主要有以下5个原因:

1. 心中的难受说不出,只能“动手”

孩子心里有委屈、害怕或生气,但不会用语言表达,只能通过撞头、咬手等行为发泄,就像我们急得跺脚一样。比如想要玩具但说不出来,急得打自己头。

2. 身体感觉“奇奇怪怪”

有的孩子对疼痛不敏感,撞墙反而能让他感觉“身体被唤醒”;有的孩子对声音刺激很敏感,听到噪音会抓耳朵致流血,因为痛觉能盖过刺耳声。

3. 打破常规计划无法接受

比如每天固定下午3点吃水果,突然改到4点,孩子无法接受这种变化,通过撞头让自己冷静下来。

4. 习惯性重复动作

一开始孩子偶然发现撞头能让家长关注自己,后来变成习惯,就像有人紧张时咬指甲一样。

5. 身体不舒服没发现

身体不舒服,没有被及时发现,自伤可能是孩子唯一的“求救信号”。

二、针对孩子的自伤行为,家长如何做好护理呢?

1.家庭中布置“安全角”

在家里找个角落,放上软垫子和孩子喜欢的玩具,鼓励孩子难受的时候可以来安全屋。

2.给家具“穿衣服”

在桌子角等边角处包上软软的防撞条,孩子就算撞了也不会疼。

3.准备“咬咬玩具”

选一些水果造型的咬胶项链或者磨牙棒,替代咬手。

4.设立各种项奖励

设定的小目标完成或者发现好的替代行为后,奖励小星星贴在日历本上,集满规定的颗数就可以换取一定奖励。

5.准备“安全小头盔”

家中准备硅胶防撞头带,根据孩子的兴趣,将头带比喻成孩子喜欢的角色,如奥特曼等,改善孩子的抵触情绪,让安全防护变得有趣,平常让孩子带着玩,紧急情况孩子也不会抗拒。

6.外出随身携带“安静包”

外出时在包中放置隔音的耳塞,降低噪音用,准备孩子日常喜欢的玩具,当出现自伤征兆时转移注意力。

7.参加康复活动

给孩子创造活动条件,生活丰富充实,减少自伤行为。

 

 

 

 

 

以上方法每周进行一次总结,看看哪些最管用,不要追求完美,每天进步一点点就是胜利,把孩子的特别行为看作“独特的沟通方式”,如果出现每天自伤次数增多,在家尝试多种方法无法改变,那么请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就医。

供稿尹秀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