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万物复苏,草长莺飞,一片生机勃勃。然而对于精神障碍患者来说,却是病情高发的季节。据研究显示,约30%~40%的精神障碍患者会在春季复发 ,了解春季精神疾病复发的原因及有效的护理方法十分必要。
一、易复发的原因
(一)气温变化:春季气温起伏大,人体生理机能难以快速适应,易引起内分泌紊乱和神经功能失调,进而影响大脑神经递质的平衡,如多巴胺、血清素等。这些神经递质与情绪调节密切相关,一旦失衡,就可能诱发精神疾病复发。(二)光照变化:春季日照时间逐渐延长,褪黑素分泌受到影响。褪黑素不仅调节睡眠,还参与情绪调节,其分泌异常会干扰精神病人的生物钟和情绪稳定。(三)人体激素水平波动:春季人体新陈代谢加快,激素水平如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等会发生波动,对精神障碍患者的病情稳定产生不良影响。
二、复发的早期表现
(一)睡眠改变:出现入睡困难、多梦、早醒等睡眠问题,这是病情复发的重要信号。(二)情绪异常:情绪不稳定,如烦躁、焦虑、抑郁、易怒,或情绪高涨、兴奋过度,与以往性格和情绪状态有明显差异。(三)行为改变:生活变得懒散,不注重个人卫生,社交退缩;或出现一些异常行为,如自言自语、无故发笑、行为冲动等。(四)思维障碍: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说话逻辑混乱,出现妄想、幻觉等思维障碍症状。
三、护理方法
(一)生活护理
1.规律作息:帮助患者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表,保证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一般7~8小时,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和白天过长时间午睡。
2.合理饮食: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新鲜蔬果、全谷物、鱼类、豆类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含咖啡因、酒精的饮料等。
3.适度运动:鼓励患者进行户外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每周至少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运动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促进大脑分泌内啡肽等神经递质,改善情绪。
(二)病情跟踪
1.密切观察: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行为、睡眠等方面的变化,一旦发现早期症状,及时与医生沟通,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2.按时复查:严格按照医生嘱咐,定期带患者到医院复查,一般每1~3个月复查一次。复查内容包括身体检查、精神状态评估、药物浓度监测等,确保治疗效果和药物安全性。
(三)药物管理
1.按时服药:督促患者按时按量服药,不能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可设置闹钟提醒,将药物放在显眼位置,避免漏服。
2.观察药物不良反应:了解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嗜睡、口干、便秘、手抖等,若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及时告知医生。
(四)心理支持
1.倾听陪伴:给予患者充分的耐心和关爱,多倾听他的内心感受,让患者感受到被理解和接纳。与患者交流,分享生活点滴。
2.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鼓励他们积极面对生活,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当患者出现负面情绪时,通过聊天、做喜欢的事情等方式进行疏导。
(五)营造环境
1.保持家庭和谐:营造温馨、和谐、稳定的家庭氛围,家人之间相互关爱、尊重,避免争吵和冲突,减少对患者的精神刺激。
2.居住环境舒适:保持患者居住环境整洁、安静、舒适,光线柔和,温度适宜,减少噪音和强光干扰。
春季是精神疾病易复发的季节,需要我们掌握科学的护理方法,给予患者精心照料和关怀,有效降低复发风险,帮助他们平稳度过这个特殊季节。
供稿:李海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