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宣传主题是“人人享有心理健康服务”。旨在通过多种方式的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工作的重视程度,促进对常见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的正确理性认知,减轻社会歧视和防止“污名化”。同时,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可及性,增强群众获得感。
10月10当天,潍坊日报整版刊发《守护“心”健康——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以党建为引领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纪实》。现予以转发,以飨读者。

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不仅是医疗卫生问题,更是民生和社会问题,关乎个人身心健康和社会和谐。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自2019年成功入选国家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试点建设城市以来,我市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如何?怎样发挥作用?未来如何发力?在第34个“世界精神卫生日”到来之际,记者走进我市唯一一家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潍坊市第三人民医院),一解心中所惑。
近年来,潍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以心理健康服务为核心抓手,以党建为引领,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体系化构建、网络化覆盖、专业化提升、全民化普及”为主线,持续拓展服务内涵、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能力,推动全市精神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努力让心理健康服务惠及每一位市民。
党建领航,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
党建工作不仅是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科学发展的政治保障,更是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像一根红线,贯穿于医院管理、医疗服务、科研创新的每一环节,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将组织力量转化为发展动能,最终凝聚成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硬核实力”。
筑牢“红色根基”,建设一支政治忠诚、责任担当的队伍。多年来,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党委认真落实理论学习和“第一议题”制度,把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最根本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全方位强化理论武装建设,全面提升党员干部政治素养。近年来多个党支部先后被中共潍坊市委市直机关工作委员会命名为“五星级党支部”,涌现出一批优秀共产党员和党务工作者,形成了党建与业务互促共进的良好局面,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织密责任网络体系,是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党委保障发展的重要举措。工作中,中心严格落实“四责协同”机制,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同时,中心党委及所属7个党支部顺利完成换届选举,选优配强支部班子,组织体系更加严密有力。此外,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制度,为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队伍支撑。
深化党建业务融合,是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党委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中心党委持续擦亮“灯塔闪耀,引领心理航船”党建品牌,推动党建工作与心理健康服务深度融合。各党支部将党建与心理健康服务有机结合,系统开展“主动走出去,服务迎上去”主题义诊活动,累计服务群众5000余人次。
全域覆盖,人人享有心理健康服务
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作为国家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试点建设项目办公室,持续拓展服务半径,将服务内容不仅仅局限在单一渠道,而是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依托基层治理、医疗卫生、教育等多元载体,搭建起“横到边、纵到底”的立体化服务网络,努力实现全域“人人享有心理健康服务”的目标。
横向服务网络,拓展服务广度。全市152个镇街综治中心创新建成了“四室一平台”服务格局,为居民提供便捷的心理咨询与干预服务;在教育系统,建成982个学校心理辅导室、42个示范性辅导室,将心理健康服务延伸至校园每一个角落;工会系统建成1家市级职工心理体验中心、13家县级服务站,以“六有”标准推进线上线下职工心理服务,让职工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也能找到心灵的港湾。
纵向服务网络,挖掘服务深度。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通过科学布局与资源整合,构建起“龙头引领、骨干支撑、基层依托、末梢延伸”的纵向服务网。13处市县两级心理健康服务中心、39家二级以上医院、178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4455所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实现咨询场所全覆盖,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这一系列举措,全面夯实了精神卫生服务的根基,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
基层防治责任,减轻患者家庭负担。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通过“服务效能评估”“基层首席公卫医师”“鸢都心行动”“免费治疗”四项行动,进一步压实基层防治责任。4名首席公卫医师派驻县市区开展技术指导,累计培训基层精防人员3000余人次;“鸢都心行动”覆盖15个县市区,培训基层工作人员2400余人;2019年免费治疗政策惠及患者约31万人次,免除费用共计2.12亿元。极大减轻患者家庭负担,有效防止因病致贫、返贫。
线上科普形式丰富,搭建心理健康“云桥梁”。充分利用新媒体渠道,通过“小潍心理”专栏,发布涵盖心理健康知识、心理调适技巧、心理疾病预防等内容的科普,年阅读量超过50万人次;社会心理云平台整合400余种心理量表,提供在线咨询、自测等服务,年访问量超10万人次,真正实现“指尖触达、服务到家”;承担全国统一心理援助热线12356的运营工作,由专业心理治疗师提供24小时服务,年均接听来电5000余例;与潍坊市总工会合作开展直播课程,单场观看人数突破2万,进一步扩大了心理健康科普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线下服务深入基层,打通科普“最后一公里”。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六进”活动,走进机关、走进企业、走进学校、走进社区等近百个单位,每年举办公益讲座和团体辅导100余场,服务1.5万余人次;每季度举办“心理健康大讲堂”,聚焦亲子关系、学业压力等热点问题,让心理健康知识更加贴近群众生活。2025年8月,“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科普工作室”获评首批潍坊市科普专家工作室,成为全市心理健康科普领域的标杆。
创新驱动,打造精神卫生新标杆
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始终坚持以患者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行“大门诊、适轻症、快诊快治、专病专治”服务模式。从门诊量的增长,到亚专科门诊的增加,再到晚间心理咨询门诊的开设,每一步都体现了医院对患者需求的深刻理解和积极响应。
模式转变,提升诊疗服务能级。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推行的“大门诊诊疗模式”打破了传统门诊的局限,通过增设注意力缺陷、孤独症等专病门诊,以及开设晚间心理咨询门诊,为患者提供了更加细分、专业的诊疗服务。无论是忙碌的上班族,还是需要特殊照顾的学生群体,都能在这里享受到专业、贴心的服务。
技术创新,提升医疗服务内涵。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先后开展骨密度测定、虚拟情景训练、视听整合持续测试等新技术新项目19项,涵盖检验、影像、康复、儿少心理、中医等多个领域,为患者提供了更加先进、科学的诊疗手段。构建的“五位一体”个体化快速抗抑郁治疗体系,整合了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中药及针灸治疗、心理治疗等综合诊疗技术,为患者提供更快速、更系统、更有效治疗方案,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改善患者突出的精神心理问题,减轻患者负担,尽快回归社会和家庭。新设的感统治疗室,为儿童提供身心功能障碍康复服务。针对老年、抑郁、焦虑等群体开展的松弛治疗、吞咽功能训练等,进一步满足了不同患者的多元化需求,提升了服务的温度和深度。
学科建设,铸就精神卫生新标杆。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始终将学科建设作为发展的基石,“心理与精神卫生专科”成功获批山东省公共卫生重点专科,心理测量科、老年精神科分别荣获市级优势特色专科和临床精品特色专科称号。此外,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还与山东第二医科大学、济宁医学院等知名院校建立深度合作关系,成立博士工作室、精准医学研究中心,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通过“导师制”重点培养焦虑与强迫障碍专业人才,推动科研与临床的深度融合,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诊疗服务人才汇聚,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
人才是医院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通过优化人才结构,医院不仅提升了自身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更为长远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今年以来,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成功引进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25名,这是对人才战略的高度重视和不懈追求。人才的汇聚,如春风化雨,滋润着这片精神卫生的沃土。
奋进新征程,扬帆再出发。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将继续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以“人人享有心理健康服务”为目标,以党建为引领,以创新为动力,以服务为抓手,持续提升精神卫生服务能力,在守护百姓心理健康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健康潍坊谱写出更加精彩篇章。
供稿:徐小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