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医院推荐及“潍坊好人”推荐评选活动组委会的评选,我院张吉柱同志被评为10月份“潍坊好人”。
附:张吉柱同志事迹材料。
用爱心抚慰患者伤痛的心灵
——记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康复科主任张吉柱
张吉柱,男,1968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文化,副主任医师,1994年济宁医学院精神医学专业毕业后分配至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工作至今。现任康复科主任、山东省康复医学会委员、潍坊市行为医学会委员。
从医二十年,他用自己无私的爱心和精湛的医术,为无数精神疾病患者解除了病痛,挽救了生命,赢得了患者的尊敬和爱戴。
敬业奉献,患者信赖的好医生。
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线,医疗技术是医生的第二生命。多年来,张吉柱始终坚持刻苦学习,不断创新,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成功开展了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治疗,他针对精神疾病患者的特点,总结、摸索出一套科学、有效的康复训练流程,使病人在精神症状改善的同时,社会功能也得到了有效提高。张吉柱常说:“对待精神疾病患者,我们除了为患者祛除病患,更要关注他们回归社会的能力,包括人际关系、社交能力和职业康复等能力。”两年前,张吉柱接待了一名年轻男性患者。由于家庭贫困,该患者每次住院时间不长,但过不了多久又因复发入院。如此反复,整个家庭被拖累的难以为继。张吉柱经过详细了解发现,患者平时在家几乎不和任何人交流,整天一个人躲在屋子里,经常打砸东西发泄情绪。通过交流发现,该患者思维正常,与人交流没问题,但言语中透露出自卑意识,担心遭到别人嘲笑,因此不愿与他人交流。为了帮助患者掌握交流技巧,主动和别人沟通,张吉柱开导他在家里要多干家务活,逐渐试探着与外界联系,增加和别人接触的机会。经过半年的适应,该患者慢慢地敢和别人交流了,亲戚邻居也逐渐接纳了他。“俺儿子这些年终于醒过来了!”患者母亲逢人便夸。
2008年汶川地震后不久,根据上级安排,张吉柱积极赴川对灾民进行心理援助。援川期间,他不顾频繁的余震和随时出现的山体滑坡带来的危险,不仅对集中安置点内的灾民进行心理援助,还只身走进了山里的帐篷,为数百名农民进行了及时有效的心理治疗,受到了当地百姓及政府的好评。由于成绩突出,张吉柱同志荣获“潍坊市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和“抗震救灾优秀党员”荣誉称号并记个人三等功。
率先垂范,同事敬佩的好主任。
身为科主任,他不但注重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更重视对青年医护人员的培养,大胆放手,严格要求,悉心指导,使他们很快成为科室的业务骨干。
面对最艰巨、最危险的工作任务,他总是以身作则,吃苦在前。记得有一位刚入院的女患者,兴奋、冲动、拒绝治疗,挥舞着双手让医生、护士都不敢靠近。张吉柱为了能尽快让其平静下来,便来到患者身边耐心劝说,不料患者突然抓起准备给她打的针一下子就注射在了张吉柱的腿上,周围的人一下子惊呆了,要知道那可是强镇静的抗精神病药啊,而张吉柱却依然很平静地跟病人说:“你看,你都给我打针了,一点事也没有,你也快打针吧。”一直等到病人打上针、吃上药后,张吉柱才躺下来昏昏沉沉睡了一天一夜。
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常常教导身边的医护人员遇事要换位思考。在他的带领下,科室不仅是一个充满战斗力的集体,更是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他用一言一行感染着身边的人,用丰富的知识经验为科室工作把关,与她合作过的医护人员都说:“跟他一起工作心里踏实”。
医者仁心、家属称赞的好心人。
医者,既要有仁术,更要有仁心,要待病人如亲人,千方百计为病人排忧解难。他每次接诊的时候,都会详细询问患者的家庭情况和生活背景,为的是结合病人的病情制定最佳治疗方案,争取花最少的钱、用最短的时间,达到最满意的效果。张吉柱常说:“这些小事看似无关痛痒,但对患者治疗却是很重要的。”因为患者大多没有自理能力,住院时有医护人员照料没有问题,但是回家后就要靠家人了,如果不能按时打针吃药,很容易引起病情反复。另外,家庭经济情况不一样,在治疗药物的选择和治疗方法等方面也是有区别的。面对经济困难的患者,他常想怎样才能既保证疗效又省钱;对患病时间较长,心理负担较重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主动与他们交朋友,耐心进行心理疏导,点燃他们心灵深处的希望。
2012年,张吉柱刚刚大病初愈,就拖着虚弱的身子回到了工作岗位。因为手术影响,他还说不出话来,常有阵阵地剧烈咳嗽,但他仍通过写字、手势的方式与那些慕名而来的患者沟通、交流,为他们细心诊病、治疗。他常说:“我是名医生,同时也是个病人,我最理解病人,最能体谅到他们的苦楚。”
多年来,患者和家属以各种方式对他进行感谢,他都一一婉言谢绝。在他的带领下,科内医护团结协作,医患关系和谐,每年科室都收到群众送来的锦旗、镜匾和大量感谢信。他本人也多次荣获全市“廉洁行医标兵”、“市卫生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张吉柱同志就是这样一名普普通通的医生,他日复一日地穿梭在病房,查房、诊疗、做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指导下级医师进行医疗和科研……他把每一位精神病人都当成了自己挚爱的亲人,每时每刻把他们的病痛牵挂于心,用爱心去抚慰他们伤痛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