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精神科负责人 主治医师 刘宗和
老年人的睡眠障碍是一个普遍的问题,而近几年镇静催眠药物的滥用、依赖等问题也日益严重。指导老年朋友正确认识和规范使用“安眠药”已刻不容缓。
1.滥用镇静催眠药物到底有哪些风险?
(1)精神疾病。失眠及滥用安眠药物可使抑郁症的罹患率增加5倍。(2)严重损伤。老年人长期使用安定类药物,出现跌倒的概率超过40%,易引起头部损伤和骨折。(3)死亡风险。使用镇静催眠药物者,其死亡风险显著增加,使用剂量越大,风险越高。例如,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其死亡风险是未使用者的3.89倍;使用扎来普隆、唑吡坦或佐匹克隆类,其死亡风险是未使用者的3.50倍。(4)癌症。使用剂量越大、时间越长,风险越高。其中呼吸系统癌症风险最大。(5)心脏骤停。显著增加住院患者心脏和呼吸骤停的风险。(6)感染。显著增加患者感染的风险。(7)痴呆。发生痴呆的风险增加2倍,尤其是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及脑中风患者。
2.老年人在使用镇静催眠药物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1)低剂量开始,维持最低有效量。(2)避免每晚使用,鼓励只有在真正必要时使用。(3)合理用药。入睡困难可选用:唑吡坦、扎来普隆;睡眠维持困难可选用:艾司唑仑、氯硝西泮;谵妄或痴呆的患者慎用镇静催眠药物,可加重症状;肝功能异常者可选用劳拉西泮、阿普唑仑、唑吡坦,禁用氯硝西泮;肾功能不全者可选用唑吡坦、佐匹克隆、地西泮,禁用氯硝西泮;睡眠呼吸暂停及阻塞性肺病者禁用苯二氮卓类,可试用唑吡坦和佐匹克隆。(4)不良反应。老年人特别注意体位性低血压及肌松引起的跌倒,以及胆碱能副作用引起的尿潴留和便秘。
3.如何停用苯二氮卓类药物?
使用超过8周的患者,容易出现戒断反应,戒断反应相关因素包括:使用时间、使用剂量及药物半衰期。半衰期短的,戒断反应停药后1-2天内出现;半衰期长的,停药后3-7天内出现。为有效避免戒断反应出现,可采取渐进式停药:每两周减原剂量的25%,直至完全停药;可尝试6个月停完;也可以在停药过程中加用曲唑酮、丙戊酸盐以辅助停药。